根据国内媒体“观察者网”报道,在结束G20之行后,英国首相苏纳克突然于11月19日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进行了国事访问。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苏纳克就任首相后,第一次在国外展开的访问,而且其对象还是深陷局部军事冲突的乌克兰政府。
让英国民众感到焦虑的是,苏纳克在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时,竟公开承诺英国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乌克兰,并且当场还向乌政府追加了5000万英镑的军事援助。这则消息一经欧洲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了广大英国民众的反对。
在英国民众看来,苏纳克花钱援助乌克兰政府,实际上是在拿英国纳税人的钱去对抗俄罗斯。现在俄罗斯与英国关系已经够僵了,而且英国民众也饱受物价上涨的痛苦,有大量英国中低收入群体选择了罢工等方式与苏纳克政府展开了斗争。
事实上,英国人已经厌倦了保守党的贵族政治,前有约翰逊这样浮夸作秀的首相,然后又迎来了疯狂的“撒切尔模仿者”特拉斯,在她宣布辞职后,又是高盛集团金融精英出身的苏纳克掌握了联合王国的财政大权。现在的英国百姓似乎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究竟在哪了。
在苏纳克深受国内民众不满的基础上,有英国媒体还扒光了苏纳克的老底,让英国社会愈发不稳定。就该媒体的报道来看,英国虽然名义上在一些亚非拉国家进口石油与天然气,但事实上在能源方面仍然高度依赖俄罗斯。
据报道,自从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就有至少39艘俄罗斯油轮抵达过英国港口。英国政府为了掩人耳目(可能是为了避免英国民众发现),通常都将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打上“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贸标签。
根据英国的登记规定来看,理论上的“进口国”实际上是指“发货国”,不是指真正的“生产国”。比如俄罗斯生产的石油在英国可能被登记为来自土耳其的货物,因为这些货物很有可能都是由土耳其进出口公司与英国进行的交易。
同样的,现在印度企业从俄罗斯那进口了大量便宜且高质量的原油,只需要进行加工精炼,就可以贴上“印度生产”的贴牌向欧洲那边大张旗鼓的卖出去,英法等国当然也就没有了使用俄罗斯石油的“心理负担”。如此一来,俄罗斯仍然是最大的赢家。
所以,这家英媒指出,虽然英国对俄罗斯进行了贸易制裁,但是事实上仍然和俄罗斯有着大量经贸来往,只是假借第三国的名义让自己看起来“清白”罢了。在该报道一经发布后,有更多英国民众表达了对苏纳克的谴责。
毕竟,苏纳克一方面打着对抗俄罗斯的旗号,给乌克兰支援了不小的资金数目;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又继续在进口俄罗斯石油,并没有贯彻全面制裁俄罗斯的政策。很明显,英国现在试图俄乌两国都不得罪,大概率会招致美国政府的不满。
要知道,美国可是很想高价给英国卖油的,而且不太可能赞同英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如果拜登真的想整苏纳克的话,那美国完全可以用“英国资敌”的名义,鼓动其他欧洲国家对英国展开制裁与对抗,进而逼迫英国停止进口俄油。
更何况苏纳克作为英国首相才刚刚上任,就已经遭到了不少英国民众的反对,在政治上也表现的如此不专一,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苏纳克作为政治家的品性如何。所以,现在苏纳克回英国后,倒是应该考虑下“如何收场”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英国工人们已经准备在12月再来一次全国大罢工。富贵人家出身的苏纳克又该如何处理工人兄弟团结一致的对抗情绪?如果苏纳克在这一问题上搞砸了,搞不好明年苏格兰也会宣布分离出联合王国,届时英国内部的经济、政治、军事危机恐怕再也压制不住了(更何况英国女王也去世了)。
总而言之,我们倒是希望世界局势能够愈发稳定,欧洲局势能够趋于和平才好。一个不稳定、不安全、不发展的人类世界,对我们而言有害无益。对于这点,想必苏纳克内阁也应当想的很清楚,所以我们希望2023年,英国可千万不要成为“内乱”的漩涡中心,还望英国政府及其皇室能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