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本周二欧盟委员会正式发起新提议,要求对俄罗斯的天然气进行“限价”。欧委会将来年进口天然气基准价格上限水平定为275欧元/兆瓦时,目前文件已经下发到各个成员国。只要这些国家同意的话,明年年初协议就能生效,也意味着2023年欧洲各国天然气采购都不能超过这个价钱。现在尽管这一价格门槛远高于目前约120欧元/兆瓦时的水平,但欧盟方面有其他的“算盘”。
消息提到,现在欧洲天然气价格比较低主要是因为他们经过几个月的“挣扎”,加上前半年俄罗斯没有禁用天然气时候的存量,各国储气设备都已经到了极限,需求自然减少了。但明年天然气一旦用完,这些国家就立刻又要被“卡脖子”,气价再度突破300欧元/兆瓦时不是难事儿。欧盟“限价令”构想也很好:只要设定一个基准,那么各国就不用为了天然气抢破头,自然气价就会在可控范围内;该命令早在出台之前,就有很多人认为“绝对不可行”。
果然,24日距离欧委会的“提议”只过了两天时间,意大利能源安全部长就对外宣称:现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15个已经对提案表示反对,并达成了不签字的共识。意大利尽管没有提到是哪15个国家,不过之前对“限价令”有很多意见的德国、荷兰应该都在其中,他们主张自由竞争价高者得,而不是以这种“同盟”的方式买东西;况且俄罗斯早就有言在先,如果西方敢于对俄气限价,保证能让他们“连仅剩的一点天然气都拿不到”,这不是在开玩笑。
有分析认为,所谓的“能源限价”就是变着方法对俄罗斯天然气进行完全禁运,而不是“保证盟友之间的内部竞争平衡”。比如德国政府在两个月前大笔一挥,直接批准了2000亿欧元的能源补贴,企业只要进口天然气都能拿到补贴折扣,他们在市场上出高价“抢气”的优势就很大;其他国家拿不出来补贴,又想和德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就推出了这一“限价”机制。所以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看来,首要目标是保住他们的能源购买线路,“价格”这个理念是次要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欧洲各国为此吵得焦头烂额之际,美媒还在煽风点火称: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成了“欧洲戒不掉的习惯”,他们说得很多但做的事情很少,现在从多个方面来看,限价令几乎没有可能通过,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对此有评论提到:“美国液化天然气运营商今年赚了高达600亿美元,是去年的三倍还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欧洲买走了;如果美国对他们的欧洲盟友‘同情’一些制定一个价格标准各国就不用争抢了,可惜美方从不会如此慷慨。”